「最新动态」2017星海音乐学院横向科研项目——陈思昂作品音乐会《坐看云起》(广州站)即将上演
原创 2017-05-28 → 星海科研处
为庆祝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作曲系青年教师陈思昂受广东省文联、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委托,策划并开展了“文化名家演出展览”的横向项目研究工作,第二场作品音乐会《坐看云起》将于6月5日在广州二沙岛星海音乐厅上演。
《坐看云起——陈思昂作品音乐会》
(广州站)
主办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
承办单位:广东民族乐团
指挥:林大叶
首席:曹玉荣
地点:二沙岛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时间:2017年06月05日20:00
领导寄语



作曲家简介

陈思昂,青年作曲家,星海音乐学院作曲教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著名作曲家唐建平教授。2016年获得“广东省十大青年音乐英才”荣誉称号。其在创作中强调乐器音色个性的运用,善于发掘并用多种手段来突出音乐的特定表现力。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著名乐团上演,并获得众多赞誉,多部作品成为乐团保留演出曲目。曾受北京现代音乐节及中央音乐学院211精品室内乐工程项目委约创作作品,并受Contempo作曲比赛组委会邀请参加了2009年德国多瑙艾辛根现代音乐节。2017年在北京音乐厅由中央民族乐团成功举办了陈思昂作品音乐会。
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作曲比赛奖项,作品《坐看云起》获得了国家政府作曲最高奖项文华奖、“第十八届全国作曲比赛”优秀奖以及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举办的第三届新绎杯作曲比赛银奖;作品《日月光华》、《星际》获得第四届、第五届民族管弦乐(青少年题材)铜奖;室内乐作品 “secret sunshine”和 “On Wings of Light”分别获得第二届“con tempo”室内乐作曲比赛一等奖和成都第五届“三川奖”作曲比赛二等奖;“暮光”获得第二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作曲家组第二名;作品《云开日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剧《丹顶鹤》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舞剧《金陵十三钗》获得江苏省文华大奖。
其作品大型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于2015年1月8号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并于4月11日-18日在全国巡演6场,入选2016年国家艺术院团展演,完整版于2016年9月在国家大剧院复排,获得了广泛好评。该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与影响力,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

上半场
民族管弦乐《海纳百川》
(广东首演)
演奏:广东民族乐团
《海纳百川》这部作品是基于作者对祖国领土领海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爱国情,用音乐的方式表达: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品整体风格气势磅礴,以展现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浩然之气。音乐的开篇和结尾持续运用了强有力的打击乐,代表了海洋的力量,和泱泱大国的气魄。中部音乐风格以细腻优美和大气恢宏相互交替,长线条旋律巧妙配合流动的乐队织体,层层推进,使人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海洋之中,感受着蓝色国土的博大宽广和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
作品提炼了东海地区“舟山渔歌”、“象山渔歌”、“象山号子”、“渔光曲”等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素材,用质朴亲切的音乐形象和民族情怀,来描绘早在十四、十五世纪,勤劳智慧的华夏民族以勇敢坚韧的意志征服海洋,在东海钓鱼岛地区捕鱼、采药、劳作的生活场景。身为华夏儿女对先人的敬佩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品意图唤醒国人对祖国领土领海完整的认识与使命感,中华虽大,寸土必争。在历史上,中华民族蕴育传承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虽然近代以后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和艰辛,但从不屈服、不懈奋斗的精神,凝聚和激励着中华儿女走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胡协奏曲《梦》
(世界首演)
二胡:范晓丽
协奏:广东民族乐团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琵琶协奏曲《云开日出》
琵琶:缪晓铮
协奏:广东民族乐团
作品是为琵琶独奏与管弦乐队而作,“大道纵横,触事现成。云开日出,水绿山青。”(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
音乐由浪漫的主题与静谧的和声缓缓流淌而出,逐渐变化犹如空中的层层云朵,中段借鉴了岭南黎族地区民间“摇篮曲”的音乐元素,优美亲切的旋律慢慢展开,通过节奏的多样性变化与和声色彩的丰富使音乐充满戏剧性的发展到高潮部分,来描绘云开日出的绚丽景色。
同时用"云开日出”表现一种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看到乌云消散,光明重现。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下半场
古筝协奏曲《大地之子》
(广东首演)
古筝:吴莉
协奏:广东民族乐团
古筝与民族管弦乐队作品《大地之子》是根据广东中山籍著名画家李延声创作的《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画卷》 中的大地之子、少年立志、心潮逐浪、振兴中华四幅画作为叙事背景,以广东民谣《落水天》为音乐素材, 乐曲中大量色彩和声的应用以突出古筝的刚柔,并加入了人声吟唱的表现形式,为观众诠释了孙中山少小离家、 游走四海、心系中华、奋发图强的壮丽人生。
二胡协奏曲《人生何适》
(广东首演)
二胡:张璐璐
协奏:广东民族乐团
人生何适是根据刘天华先生的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发展创作而成。采用了其委婉如诉的主题旋律和彷徨、深情的音乐情绪。人生何适正是《病中吟》这部作品的音乐主旨,结合创作主旨,是一个人在茫茫黑夜走投无路,不知何去何从,逆境中挣扎前行的内心呼喊与感叹。“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陆游《早春出游》)。人生随处都会遇到艰难困苦,只有仰赖胸怀宽广,方能包容万物,豁达泰然的面对困难,而后笑看云开日出。
琵琶协奏曲《坐看云起》
(广东首演)
琵琶:张强
协奏:广东民族乐团
作品的灵感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五律诗《终南别业》,其中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富有的禅机妙义,使作者在生活和创作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一路走来,竟看到流水的尽头,无路可走便索性坐了下来,看见千变万化的云雾缓缓涌起,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云又可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在生命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各种状况,不论在家庭、事业、爱情、学问等各方面,我们披星戴月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失落沉沦难免出现。此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和心态,否极泰来,困境之中处处有转机,水穷到云起的过程正如一个人修行的过程,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心态豁达,方能笑看人生。作品是以江南民间小调“无锡景”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标题协奏曲。此曲作者用来自勉和献给身于迷惘困惑与逆境中的朋友,请相信山穷水复之时,必有柳暗花明之日,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
指挥家林大叶

1980年生于山东,自幼学习钢琴,15岁起随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指挥教育家徐新先生学习指挥。199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2000年,在担任上海青年交响乐团客席指挥期间参加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大师班,并得到大师好评。
2005年获得德国国家奖学金赴德国留学,就读于柏林音乐学院,师从德国著名指挥家克里斯汀·阿赫瓦德教授。在德国求学期间与国内各大音乐演出团体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曾于2007年担任深圳交响乐团助理指挥、驻团指挥(2008年),2009年担任杭州爱乐乐团驻团指挥。
从2016年开始担任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并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他曾在2012年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第六届乔治·索尔第爵士国际指挥大赛中荣获冠军,是唯一一位在该项比赛中获得大奖的中国指挥家。
2010年至2015年,林大叶受聘为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期间,他多次与广州交响乐团进行出访及国内外巡演,包括:2009年10月和2010年12月两次与广州交响乐团赴欧洲演出,在德国柏林宪兵广场音乐厅、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佛罗伦萨威尔第歌剧院举行音乐会。2010年,与广州交响乐团赴曼谷为包括皇室在内的泰国政要举行了两场音乐会。2012年至2013年期间,与广州交响乐团多次赴澳门、台湾和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演出。2014年9月,与广州交响乐团出访澳洲,在悉尼及堪培拉举行音乐会。2015年1月,第三次与广州交响乐团出访欧洲,在瑞士苏黎世、日内瓦及伯尔尼举行音乐会。
在2010年,林大叶分别与中国爱乐乐团(与小提琴大师宓多里合作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和上海交响乐团进行了首演,并马上获邀再次与两团合作。同年8月,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合作在上海夏季音乐节举行音乐会。随后,指挥了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联合委约作曲家周龙创作并荣获普利策奖的歌剧《白蛇传》的中国首演。
2012-2013音乐季,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当代中国作曲家作品音乐会,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赛萨尔·弗兰克《d小调交响曲》,并首次赴北美指挥温哥华交响乐团举行了3场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
2013-2014音乐季,在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指挥周龙的交响史诗《九歌》的世界首演,指挥深圳交响乐团演出马勒第五交响曲,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指挥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专场,指挥杭州爱乐乐团成功首演郭文景的小提琴协奏曲,指挥上海歌剧院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在广州交响乐团2013-2014音乐季闭幕式音乐会上指挥马勒第一交响曲。
2014-2015音乐季,执棒广州交响乐团音乐季开幕式音乐会,并再次执棒广州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创下自1993年建立广州新年音乐会品牌以来,20多年中唯一能四度执棒新年音乐会的纪录。2015年5月,受邀在中国爱乐乐团成立十五周年音乐会上担任指挥。受邀在圣彼得堡爱乐大厅与圣彼得堡交响乐团进行了首次合作。同年6月,林大叶受邀替代迪华特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乐季演出。
此外,曾合作的中外著名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瓦季姆·列宾、莎拉·张、宓多里、五嶋龙,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郎朗、让-伊夫·蒂博戴,中提琴家马克西姆·里萨诺夫,大提琴家王健以及低男中音沈洋等。
演出团体——广东民族乐团

广东民族乐团是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独立建制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团体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举办“音乐季”系列音乐会的职业民族乐团。2002年初至2017年9月,该团已迎来了第十六个乐季,积累排演曲(节)目逾2000首。该团人才济济,拥有一批高级职称的演奏家,近年来从全国十大高等音乐学府招收了一大批民族器乐优秀演奏人才,目前队伍老中青结构合理且总体上呈年轻化。现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为我国著名指挥家张列,艺术指导为我国杰出指挥家胡炳旭。
目前该团以“音乐季”的市场运作模式为依托,努力拓展艺术性、商业性、公益性和普及性的演出市场,在乐团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将为中华民族音乐和广东岭南音乐的发扬光大,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胡演奏家范晓丽

广东民族乐团青年二胡演奏家、乐团助理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获二胡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林聪教授、居文郁教授,求学期间得到闵惠芬、安如励、张尊连等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先后两次成功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在全国各类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包括:“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大赛金奖”;“敦煌杯首届全国青少年二胡大奖赛专业青年A组铜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半决赛入围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天津赛区金奖”等。2014年考入广东民族乐团,凭借其精湛的胡琴演奏技艺,受聘为乐团助理首席。进团至今已参加含音乐季音乐会、商演等大中小型音乐会逾200场。在多场重大演出中担任独奏演员,曾随团出访欧、美、亚洲国家及港澳台地区。2016、2017年初随团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欢乐春节”广东民族乐团欧洲及中亚国家巡演,在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演出,其二胡独奏《剪窗花》受到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国外听众的一致好评与赞赏。
2016年入选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文联联合主办的广东音乐“一荐一”名家荐才行动十大“青年英才”,并于同年12月1日“首届南国音乐花会闭幕式——南国新声”广东音乐“一荐一”成果展演音乐会上独奏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获得一致好评。范晓丽的胡琴演奏技艺精湛、极富舞台表现力,是一位极具艺术潜力、不可多得的青年优秀胡琴演奏家。
琵琶演奏家缪晓铮

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琵琶教师,国家一级演奏员,曾担任广东民族乐团琵琶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专业委员会理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缪晓铮长期活跃于国内外舞台上,曾多次随团出访德国、瑞士、维也纳、波兰、南非、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2002年在星海音乐厅成功举办了《缪晓铮—丽人秀韵琵琶独奏音乐会》,并出版了音乐会的CD和VCD;同年在音乐厅还举办了《丽水碧玉》独奏重奏音乐会;2010年,2012年分别在星海音乐举办《千江汇流》专场音乐会和《琴韵花语》独奏重奏音乐会。其间还曾出版多张个人专辑:2001年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发行琵琶教学VCD《琵琶演奏技法》;琵琶独奏专辑:《饿马摇铃》、《红楼十二钗》、《声色》、《印度琵琶》、《第一元素》、《声音的真谛》、《王惠然琵琶作品集》、《琵琶—绿音符》。组合专辑《胭花四月》、《满庭芳》、《五行》等。曾连续多年获广东省音协颁发的优秀音乐家奖。被收录进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华乐大典· 琵琶卷》。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有《论琵琶在录音中的应用》、《论弹拨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性》、《浅析琵琶在广东音乐中的作用》、《江南丝竹的起源以及其艺术特色》、《论标题在民族器乐曲中的重要性》等。
缪晓铮的演奏技术娴熟,音色甜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注重刚柔并济,使音乐富于层次,有着强列的艺术感染力。
古筝演奏家吴莉

现任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筝语玲珑乐团艺术总监。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广东省知联会理事,广东省青联委员,广东省青年文艺家联合会委员。曾获台湾千禧年民族器乐大赛古筝专业组第一名等奖项,在国内外专业领域享有很高声誉。
她的古筝艺术,气质独特、意韵悠长,传统与现代的绝妙交融成就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其高超的筝技与艺术品味受到国际乐坛的持续瞩目。同时在古筝艺术推广及古筝教育领域的突出成绩亦获得业界广泛赞誉。
多年来,其艺术身影遍布世界各地。如作为欧洲文化首都特邀亚洲艺术家,首演跨界作品《The Elements》,反响巨大;是首位在意大利举办古筝与古琴中国双乐器专场独奏会的中国民乐演奏家;作为大陆古筝名家代表参加两岸三地及两岸四地专场音乐会;作为大陆四位音乐家代表参加纪念香港回归演出;受邀在台北国家音乐厅首演两岸传薪委约大型协奏曲等。国内外媒体在评论其艺术造诣时不吝溢美之词。意大利评论界称其“她的双手宛如蝴蝶的翅膀在琴弦中舞动,精湛的技艺带来美妙无比的中国之声”。英国媒体赞誉其为“最顶尖的音乐家,她的演奏是如此的激情而令人震撼,充满如电影艺术般的戏剧感染力”。
作为国内首演现代新作品最多的筝家之一,其首演代表作《层层水澜》、《风之猎》等被业界誉为经典,广为流传,并已成为包括文华奖等国家级赛事在内的国内外重要比赛的选定曲目。其本人首演独奏作品亦全部由中央电视台录制专题节目播出。
同时出版、发表有多部如《蝴蝶与蓝》等广受赞誉的个人独奏专辑,以及学术论文与专业教材。所教学生多次在各类重要专业赛事中获得金奖等奖项。曾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由她创立并任艺术总监的筝语玲珑古筝乐团,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极为活跃的专业古筝艺术团之一。由于其在古筝艺术实践与专业教育方面的成就,多年来亦受到国内外诸多知名高等院校、文化机构的广泛邀请,举办和开展大量围绕其艺术特征的讲学及中国民族音乐推广等学术活动。
二胡演奏家张璐璐

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国家二级演奏员。现为广东民族乐团弦乐声部长兼二胡声部首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二胡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
1994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张彬老师、张怀德教授,2000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金伟教授。2004年毕业后就职于广东民族乐团至今。曾随团参加各种大中小型音乐会并赴泰国、俄罗斯、德国、奥地利、捷克、比利时、瑞士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巡演。
2002年获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文华奖)二胡青年专业组演奏奖;2011年荣获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最佳新秀奖;2013年参加文化部在山东举办全国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荣获优秀演奏奖(集体最高奖)。2016年获第六届“华乐之韵”国际二胡大赛成年专业组金奖。张璐璐的专业基本功扎实,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圆润,既有深刻的音乐内涵,又具华丽的艺术表现,是一位出色的实力派青年二胡演奏家。
琵琶演奏家张强

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弹拨教研一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秘书长,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客座教授、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学校客座教授。
1965年出生于西安。六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随其父张棣华学习琵琶。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吴俊生、邝宇忠、李光华等先生。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陈泽民先生。
曾多次在海内外民族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得奖项,其中如:1987年获“第一届海内外广东音乐演奏邀请赛”集体一等奖、1992年获“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奏邀请赛”集体第一名、1993年获“第一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第一名等。他的学生先后在“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台北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等海内外重大器乐演奏比赛中屡获大奖,其中如:1997年“天华杯全国琵琶比赛”一等奖、2002年“第十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第一名、2005年“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少年组金奖、2007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琵琶少年组”第一名、2009年“楚汉杯全国琵琶比赛”少年专业组金奖及青年业余组金奖、2009年“第十七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第二名、2011年“第一届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青年专业组金奖、2011年“中国音乐金钟奖琵琶比赛”第二名及第四名、2012年“第二十届台北市民族器乐大赛”第一名、2012年“辽源国际琵琶大赛”专业A组金奖及少年业余组金奖、2014“第二届敦煌杯全国琵琶大赛”青年专业组金奖、2015年“辽源国际琵琶大赛”专业A组金奖、2016第二届华乐联盟国际华乐室内乐团比赛专业A组金奖等等。
他经常在海内外举办琵琶独奏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会;经常在海内外举办的重大器乐演奏比赛中担任评委,受邀在许多艺术院校举办学术讲座及公开课;他的学生也先后在国家级院校及海内外乐团任教、任职,如四川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等等。作为成员之一,与其他三位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并最终完成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1814年手抄本)音乐光盘的录音制作和出版发行;录制出版了多张琵琶演奏专辑和数十张琵琶教学光盘以及编写了大量的琵琶演奏教材。此外,他也曾参与过百余部影视剧音乐的录制,其中如《大宅门》、《乔家大院》、《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风月》、《三国演义》等等。
他的演奏功底深厚,音色变化丰富,演奏的曲目及音乐风格宽泛,以精湛的演奏技艺和音乐表现,活跃于海内外的音乐舞台,受到著名音乐团体和音乐节的演出邀请:曾应邀参加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英国哈德斯菲尔德现代音乐节、美国坦戈伍德现代音乐节、柏林艺术节、荷兰艺术节、意大利都灵艺术节、芬兰赫尔辛基亚洲艺术节、挪威卑尔根国际艺术节以及在内地、港、澳、台等地举办的艺术节演出;曾应邀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中心、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台北国家音乐厅以及国内许多音乐厅演奏琵琶独奏曲、协奏曲、传统丝弦重奏和现代室内乐作品。与他合作过的著名音乐团体有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纽约奥菲欧室内乐团、纽约布鲁克林爱乐乐团、荷兰新音乐团、中国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广州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广东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澳门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