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星海学院!

「活动回顾」我校蔡乔中院长带队参加新华社“‘七彩华夏·声在中国’音乐汇”

9月17日,由我校“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孵化并创编完成的作品《传承》参演了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新华社“七彩华夏·声在中国”音乐汇。本作品由星海音乐学院粤剧传承基地、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番禺罗边小学的同学们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广东粤剧院曾小敏院长共同演绎。我校蔡乔中院长带队赴京参与了此次活动。

“‘七彩华夏·声在中国’音乐汇”由新华社主办,北京市委宣传部、国家大剧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分别作为合作单位和合作院校参与此次活动。新华社特别邀请我校蔡乔中院长及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院长担任音乐会艺术顾问。期间,俞峰院长领衔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携手广东粤剧院曾小敏院长与我校传承基地、附中合唱团、罗边小学的同学们,共同演出展现我校粤剧传承的创编作品《传承》。音乐会期间,蔡乔中院长满怀深情地说:“传承是本能也是责任,是根脉也是使命担当,传承更是使中华传统文化延绵不断五千年,依然生命蓬勃、生生不息的根本源泉。因此,我校将继续携手广东粤剧院承担起承续岭南文脉的历史使命,守护、传承、发展好粤剧文化,让粤剧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首《传承》这也是我校师生以赤诚之心向共和国七十岁生日的深情献礼。

蔡乔中院长致辞

曾小敏院长与我校传承基地、附中合唱团、罗边小学的同学共同演绎创编作品《传承》

 

同时,“音乐汇”还用8首原创歌曲聚焦英雄的抗战老兵、英勇的消防员、拼搏的运动员、平凡的劳动者和护林人以及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在音乐中礼赞为共和国建设努力奉献的人民。音乐会旨在通过原创爱国音乐作品,探寻音乐以及声音背后的故事,展现时代之声、梦想之声、中国之声、人民心声,用歌声为祖国献礼。

音乐会最后,蔡乔中院长受邀与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院长等一起作为嘉宾共同完成“中国韵”非遗音乐传承计划启动仪式。“中国韵”是由“声在中国”栏目和腾讯音乐共同发起,旨在以音乐为载体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之中。 

蔡乔中院长上台与其他嘉宾一起完成“中国韵”非遗音乐传承计划启动仪式

 

主创团队

 

回顾

参演此次演出的创编作品《传承》是在粤剧传承基地内部探讨如何进行传统创新、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承与帮扶的背景下,通过创作者、传承者、传播者、管理者多方位碰撞后衍生出来,其创作过程也是一个继承传统、创新传统的探索与磨合的实践过程。

我校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坚持将“岭南音乐”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不遗余力的对传统音乐、粤剧粤曲等优秀岭南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传播。2015年学校成立“粤曲研习社”,并大力支持该社团在粤剧粤曲方面的传承研习。该传承项目由学校科研处统筹管理,并在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一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中予以专项经费支持建设,定时组织活态传习以及研学活动。2016年,学校与广东粤剧院签署“粤剧文化传承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框架”,开启了与广东粤剧院的深度合作,借助广东粤剧院强大的师资背景,学校先后开设了数门粤剧选修课程以及必修课程。2018年,“粤剧文化传承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准成为首批“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这是对学校在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充分肯定。

2018年9月,在合作单位粤剧中国保护中心的引荐下,国家一级导演梁建忠先生为星海音乐学院学生教授《粤剧官话与古腔》课程。粤剧传承基地戴晓静老师以及作曲系戴德老师作为助教参与该课程教学工作。在忠叔的带动下,一批受专业音乐教育影响并成长起来的星海学子开始主动了解并热爱上曾经没有机会触及到的粤剧古腔与官话,领略到百年前传统粤剧古拙炽热的韵味。但遗憾的是,先生于2019年3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缅怀梁建忠先生,向“忠叔”致敬,戴德以梁建忠先生口授版本《呵呵小和尚》作主题,编创了同名童声合唱曲,以表对忠叔的怀念之情。 

梁建忠先生在星海授课

 

为更好地弘扬粤剧文化,守护并传承梁建忠先生在星海留下的粤剧文化种子,影响更多学子。4月,粤剧传承基地师生除向帮扶学校罗边小学进行常规民族器乐一一琵琶和古筝的教学外,同时也教唱孩子们童谣《呵呵小和尚》,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呵呵小和尚》童声合唱课堂教学

 

星海学生李晋南(琵琶)课堂指导

 

星海学生闫旭(古筝)课堂指导

 

专注于本区域文化传承、文化帮扶的粤剧传承基地,得到了新华社“声在中国”项目组的关注,6月中旬,新华社项目组就传承情况到我校进行了跟踪拍摄,并将制作成记录片投放全媒体客户端。同时受邀为作为合作院校参与新华社9月进行的“七彩华夏·声在中国”音乐汇演出。 

新华社在我校身段课堂上拍摄

 

新华社对我校粤剧基地曲社开局前的准备进行拍摄

 

新华社在罗边小学拍摄我校师生《呵呵小和尚》童声合唱课堂教学情况

 

6月底《呵呵小和尚》合唱版在传承基地主办的“粤港澳大学生粤剧传承系列活动”中演出,获得广泛好评并得到各方的修改建议,同时,在学校高度重视下完成了作品主创团队的组建,并由新华社邀请广东粤剧院曾小敏院长作为嘉宾参演节目领唱,以及广东粤剧院冯敏仪女士为作品重新填词。同时,陈思昂副教授对参演作品进行创编,在古腔粤语童谣《呵呵小和尚》原有的基础上,加入粤剧音乐元素以及《彩云追月》(冯敏仪填词),从原来简单的钢琴伴奏提升为交响乐队伴奏,完成了新编合唱作品《传承》。 

星海师生及罗边小学学生在郎朗音乐厅表演《呵呵小和尚》合唱版

 

星海师生及罗边小学学生在广东粤剧院表演《呵呵小和尚》合唱版

 

暑假期间,传承基地以及我校附中合唱团师生、广东粤剧院演员、番禺罗边小学师生共同参与新创编作品《传承》的排练集训。9月,为保证国家大剧院最终演出效果,我校交响乐团指挥刘明副教授带领星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为节目进行协助排练。 

学校李振连副书记看望在沙河校区暑期集训的星海及罗边小学师生

 

李振连副书记代表学院进行出发前动员讲话

 

刘明副教授带领星海交响乐团为参演节目进行协助排练

 

刘明副教授带领星海交响乐团为参演节目进行协助排练

 

星海、罗边小学学生暑期集训

 

9月14日一一9月18日,在我校蔡乔中院长带队下,学校科研处、艺术实践办、粤剧传承基地、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广东粤剧院、罗边小学等多名师生、演职人员共50人赴京参加国家大剧院 “七彩华夏·声在中国”音乐汇获得圆满成功,期间得到中央音乐学院余峰院长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新华社项目组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蔡乔中院长与俞峰院长、曾小敏院长合影

 

蔡乔中院长与俞峰院长、曾小敏院长、陈思昂副教授、郑敏副处长交流

 

演出结束,蔡乔中院长与演出团队合影

 

新华社魏华总导演、肖思思主任与我校老师合影

 

新华社肖思思主任与我校老师合影

 

《传承》参演人员在高铁站大厅排练

 

我校附中合唱团大合照

 

《传承》参演人员在酒店排练

 

星海大学生在国家大剧院化妆间

 

罗边小学学生在国家大剧院化妆间

 

罗边小学学生在国家大剧院化妆间排练

 

《传承》参演人员在中央音乐学院与乐团合排

 

在中央音乐学院醇王府门前大合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传承传统文化,传承粤剧文化,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校“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将继续沿着在星海洒下岭南音乐文化火种的数代老专家一样,尽己之力守护并传承好前辈们留下的传统音乐文化火种以及执着认真的学艺治学之态度,共同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推动粤剧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社会服务处林丹妮处长、科研处郑敏副处长、学院附中张帆副校长、传承基地粤曲研习社负责人戴晓静老师、《传承》作品主创陈思昂副教授、戴德老师、陶娜老师、彭媛老师,科研处陈颖君老师、黄嘉嘉老师;罗边小学黄健彬校长以及广东粤剧院祝燕彩副主任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