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乐学院2017年“创新强校”科研类重大项目——《管弦乐的分析与创作》首次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7-06-26 星海科研处
《管弦乐的分析与创作》首次研讨会在学校图书馆的大力协助下于6月21日在图书馆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由项目负责人李方教授主持,项目组成员曾宇佳、赵亮、戴华丽、高玮、王辉、容毓坚、周皑岚等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外,还有来自国际教育学院的陈明志、作曲系的王阿毛和胡玥等多位老师及学生参与了讨论。
研讨会上,李方教授强调管弦乐思维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的音乐创作思维。对音乐整体结构的分析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管弦乐的创作,因此要从作曲家的角度对原创作品或创编作品的横向结构、主题特征、和声调性、音乐发展手法、织体形态、对位因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分析。作为创作者必须善于挖掘音乐的内涵和逻辑,并善于运用管弦乐的手法(不仅仅是音色和音响)去表现这种内涵与逻辑。李方教授为此还给大家现场分析了他为拉科夫音乐小品配器的弦乐队作品,精彩阐释了如何从乐队思维的角度对作品做细致深入的分析与构思并以此进行深度的音乐创作,以求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境界。
李方教授曾担任专业乐团小提琴演奏员、珠影专职作曲,现任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配器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他长期从事管弦乐创作,拥有丰富的创作与教学经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管弦乐思维,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配器教学不仅仅涉及管弦乐的音色结构与音响结构,培养学生深刻理解与领悟音乐的能力更重要。本课题拟从“音乐结构与分析创作”、“音乐材料与技术处理”为突破的重点,并辅以大量的实例创作与分析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强化配器教学中的管弦乐创作成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管弦乐思维,以期达到从作曲家的角度做管弦乐分析与创作的目的。另外,本课题由著名作曲家、国内配器教学鼻祖施詠康先生担任顾问,相信必将对本课题的践行、研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研讨会中,曾宇佳、陈明志、胡玥几位老师还将话题延伸至管弦乐队如何与其他民族民间乐器相结合,诸如管弦乐队与民乐、管弦乐队与伽美兰乐队等方面的讨论,鼓励大家在创作中扩展视角,不要仅仅局限在本土,更应放眼全世界。最后,研讨会在各位参会老师的热烈讨论中结束。